3月15日,中共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第二次党代会第二代表团召开分组会议,围绕党委工作报告和纪委工作报告展开热烈讨论。在李学志校长的带领下,来自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等单位的20名代表立足学校发展全局,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建言献策。代表们一致认为,“两委”报告政治站位高、目标定位准、发展举措实,为学校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梁永银代表:在深入学习学校“两委”工作报告后,深受启发、倍感振奋。两份报告以系统思维谋划了奋进路径,我从四个方面汇报心得体会:一是“很准确”,政治站位高,总结提炼准。报告全面梳理学校六年来发展历程,客观呈现办学治校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既实事求是总结发展成就,又辩证分析现存问题,既凝聚全体教职员工智慧结晶,又彰显领导班子治校方略,充分体现了政治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二是“很明确”,战略谋划深,目标定位明。报告构建了清晰的三阶段发展坐标系,三级跃升目标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为高质量发展锚定航向。三是“很清晰”,发展思路清,实施路径实。具体而言,报告创造性提出“五大发展思路”——创新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这五维战略构成有机整体,形成推动学校转型升级的系统方法论;四是“很有力”,保障措施强,推进力度大。为确保战略落地,报告创新性规划“八大工程”,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实施体系,充分彰显了攻坚克难的决心与魄力。作为学校建设者,我们当以报告精神为指引,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共同谱写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马荣贵代表:报告系统总结了学校过去六年“三大攻坚战”的突破性成就,科学凝练了“团结、奋斗、实干”的核心经验,充分彰显了校党委统揽全局、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报告高屋建瓴,实施“学科攀峰”工程对会计学院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今后要将压力转化为发展动能:一要以“新商科”交叉学科建设为突破口,依托智能财务、大数据审计等方向,打破学科壁垒,组建跨学科团队,抢占财经数字化转型前沿阵地;二要以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深化与头部企业、行业协会的协同育人,重构课程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三要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导向,聚焦区域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痛点,联合企业共建财税大数据研究中心,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我们将以“攀峰”目标倒逼改革,助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王士伟代表:报告对过去工作成绩的总结精准且贴合实际,特别是成功干成的三件大事,极具历史性意义,这离不开党委的正确领导。同时,报告对未来发展目标的设定振奋人心,通过实施“八大工程”保障目标实现,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我完全赞同两委报告的内容。在当前人工智能和高科技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学校面临专业调整和交叉学科创建。报告对这些方面的规划极具前瞻性,为学院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赵晓奇代表:报告中让我感受颇深的一句话是“评估报告是干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报告用真实案例和具体数字展示成果,不夸大成绩,学校完成的三大重点任务,都是全校师生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同时,在全程参与本科教育教学合格评估准备工作中,深刻体会到“评估不是终点,而是质量提升的起点”。作为党员干部,我深切感受到报告既是动员令,更是责任状。在今后的工作中审计处要加强审计监督功能,要主动融入学校发展大局,以“全链条监督、全周期防控”为理念,筑牢风险防控屏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刘喆代表:过去六年,我亲历了学校从“转型阵痛”到“爬坡过坎”的艰辛历程,也见证了党委带领师生“逆势突围”的坚定步履。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深知“八大工程”的落地不会一蹴而就,改革深水区的挑战依然艰巨。另外,学校高质量发展必须与教职工获得感同频共振,不仅要做好学科建设,更要做好岗位绩效奖励、教师安居工程等惠民实事,只有把发展“含金量”变成幸福“体验值”,才能凝聚起跨越式发展的全员合力。
杨明增代表:报告令人深受触动、倍感振奋。一是政治性强,始终将党建引领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强调“党建与业务互相促进”,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二是前瞻性强,紧扣数字经济、产教融合等时代命题,以“学科攀峰”“特色培育”等工程抢占发展先机;三是操作性强,每项任务均明确路径、量化指标,为基层落实提供了清晰指引。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统计与数学学院要以“主动发声、精准发力”为原则,抓宣传,稳落实,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强精神动能。
王文剑代表:报告全面总结六年发展历程,重点突出“三件大事”等核心成果,这些突破性成绩凝聚着全体师生的奋斗汗水,彰显了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报告立足“教育强国”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精准锚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突破”与“高水平应用型财经高校”建设目标,提出的“八大工程”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既注重顶层设计,又突出基层创新。报告为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基层组织,我们将紧扣科技创新、教育创新、文化创新的战略支点,培养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底蕴的战略型人才。
尚运生代表:报告系统梳理学校六年奋斗历程,报告结合强国强省战略部署及省委“四高四争先”要求,客观分析了学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的发展战略目标既立足当下实际,又着眼长远,令人深受鼓舞、催人奋进。报告明确提出“三步走”战略路径,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硕士点建设攻坚等阶段性目标,与学校的远景规划有机衔接。特别是“八大工程”的系统部署,既有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又有具体项目的实施抓手,形成目标牵引、路径清晰的行动体系。今后金融学院将秉承“团结、奋斗、实干”作风,全员聚力、全程攻坚,相信目标一定能够达成。
张恩宾代表:我认真聆听并学习了报告,我有三点体会:一是党委报告对过去六年工作的总结全面、数据翔实,以“三大攻坚战”为主线,系统提炼了党建赋能、学科突破、治理升级等领域的显著成效,客观展现了攻坚克难的奋斗历程。二是对未来发展思路的谋划站位高远、逻辑清晰,紧扣“教育强国”战略与区域需求,以“八大工程”为统领,明确“高水平应用型财经高校”建设目标,围绕数字化转型、产教融合等方向构建发展框架,凸显前瞻视野。三是未来五年任务重点突出、举措务实,既有具体量化指标,又有机制、考核评价体系等改革保障,路径明确、可操作性强,为全校上下锚定了行动坐标,也为统计与数学学院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学院将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李颖慧代表:两份报告站位高远、内涵丰富、催人奋进,既是一份厚重提气的“发展答卷”,更是一张凝心聚力的“行动蓝图”。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教育强国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系统总结了学校过去六年攻坚克难取得的突破性成就,科学凝练了“团结、奋斗、实干”的核心经验,精准锚定了未来五年的建设目标,体现了校党委统揽全局的战略定力、直面问题的务实作风和以师生为本的深厚情怀,令人深受鼓舞、倍感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旅游管理学院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地方、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合作,推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向应用型转型,同时要抢占机遇,加快推进与塞尔维亚辛吉杜努姆大学合作办学进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质量。
帖伟芝代表:报告回顾了学校六年来的“融合、转型、提升”成果,非常的全面、客观。突出了一个“实”字,校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师生朝着一个目标奋进,形成了汇聚共圆“财金梦”的合力;秉承坚持不懈奋斗精神,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让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成“可能”,作为“财金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让师生们感到了一个“暖”字,报告深刻阐述过去六年学校发展的原因中充分肯定了全体师生赓续奋斗的关键作用,校领导班子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政治自觉,通过率先垂范、筑牢基层堡垒,构建了“班子引领—师生同心—事业共进”的良性生态,通过拉高工作标杆、严以律己、做好表率,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取得了师生们的信任、赢得了师生们的支持、得到了师生们的拥护、凝聚了师生们的合力。今后每位“财金人”也将做到一个“钉”字,将深化党建引领,以“钉钉子”精神做到各项工作规划的落实、落细。
阴琰代表:深入学习王书记代表党委所作工作报告后,我有三点深刻体会与行动思考:一是总结成就提振信心。报告以详实数据和典型案例全景式呈现学校六年奋斗历程,特别是“三件大事”的突破性进展,既彰显党委班子的战略定力,更凝聚着全体师生的智慧汗水。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极大增强了我们接续奋斗的底气与决心;二是战略谋划指明方向。报告创造性构建“三步走”战略框架,系统部署“八大工程”实施路径,将愿景转化为学科攀峰工程、科研攻坚工程等具体施工图,让战略目标与战术路径形成有机闭环,为基层单位提供精准行动坐标;三是实干担当彰显作为。下一步要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共同奔赴新征程。
郭轶代表:王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立意高远、催人奋进,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旅游管理学院将坚决贯彻“两个全面拥护”:一是全面拥护报告中擘画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八大工程”实施路径,二是全面拥护党委关于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培育特色优势为重点,以党建高质量引领发展的工作要求。聚焦“学科攀峰”“特色培育”等工程部署,全力投身学校高质量发展实践,为早日建成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应用型财经类大学贡献旅管力量。
此外,代表们还就拓展办学空间、营造干事创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大家纷纷表示,将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到学校的各项事业中去,为加快高水平应用型财经类本科高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会议尾声,梁永银团长总结道,第二代表团热议尽显代表责任感与使命感。他着重强调,贯彻“两委”报告精髓,须党建领航,把全面从严治党融入办学治校各环节;须锚定发展目标,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引擎,共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代表们一致表示,将以党代会精神为指引,立足岗位、真抓实干,发扬“钉钉子”精神,把“规划图”转化为“施工图”,将“任务书”落实为“成绩单”,为加快高水平应用型财经类本科高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撰写:高博 审核:梁永银)